左偏树
本文转载(或修改)自 OI-Wiki
什么是左偏树?
左偏树 是一种 可并堆,具有堆的性质,并且可以快速合并。
左偏树的定义和性质
对于一棵二叉树,我们定义 外节点 为子节点数小于两个的节点,定义一个节点的 \(\mathrm{dist}\) 为其到子树中最近的外节点所经过的边的数量。空节点的 \(\mathrm{dist}\) 为 \(0\)。
注意
有些资料中对 \(\mathrm{dist}\) 的定义是本文中的 \(\mathrm{dist}\) 减 \(1\),这样定义是因为代码编写时可以省略一些判空流程,但需要注意应预先置空节点的 \(\mathrm{dist}\) 为 \(-1\)。本文中所有代码对 \(\mathrm{dist}\) 的定义 均为后者,请注意与行文间 \(\mathrm{dist}\) 定义的差别。
左偏树是一棵二叉树,它不仅具有堆的性质,并且是「左偏」的:每个节点左儿子的 \(\mathrm{dist}\) 都大于等于右儿子的 \(\mathrm{dist}\)。
因此,左偏树每个节点的 \(\mathrm{dist}\) 都等于其右儿子的 \(\mathrm{dist}\) 加一。
需要注意的是,\(\mathrm{dist}\) 不是深度,左偏树的深度没有保证,一条向左的链也符合左偏树的定义。
核心操作:合并(merge)
合并两个堆时,由于要满足堆性质,先取值较小(为了方便,本文讨论小根堆)的那个根作为合并后堆的根节点,然后将这个根的左儿子作为合并后堆的左儿子,递归地合并其右儿子与另一个堆,作为合并后的堆的右儿子。为了满足左偏性质,合并后若左儿子的 \(\mathrm{dist}\) 小于右儿子的 \(\mathrm{dist}\),就交换两个儿子。
参考代码:
实现
1 2 3 4 5 6 7 8 9 | |
由于左偏性质,每递归一层,其中一个堆根节点的 \(\mathrm{dist}\) 就会减小 \(1\),而一棵有 \(n\) 个节点的二叉树,根的 \(\mathrm{dist}\) 不超过 \(\left\lceil\log (n+1)\right\rceil\),所以合并两个大小分别为 \(n\) 和 \(m\) 的堆复杂度是 \(O(\log n+\log m)\)。
关于 \(\mathrm{dist}\) 性质的证明
一棵根的 \(\mathrm{dist}\) 为 \(x\) 的二叉树至少有 \(x-1\) 层是满二叉树,那么就至少有 \(2^x-1\) 个节点。注意这个性质是所有二叉树都具有的,并不是左偏树所特有的。
左偏树的其它操作
插入节点
单个节点也可以视为一个堆,合并即可。
删除根
合并根的左右儿子即可。
删除任意节点
做法
先将左右儿子合并,然后自底向上更新 \(\mathrm{dist}\)、不满足左偏性质时交换左右儿子,当 \(\mathrm{dist}\) 无需更新时结束递归即可。
复杂度证明
先考虑 merge 的过程,每次都会使 \(x\) 或 \(y\) 向下一层,也就是说最极端的情况,就是一直选择左偏树的右节点(\(\mathrm{dist}\) 最小的节点)向下一层,此时 \(\mathrm{dist}\) 减少了 \(1\)。
再考虑 pu 的过程,我们令当前 pu 的这个节点为 \(x\),其父亲为 \(y\),一个节点的「初始 \(\mathrm{dist}\) 」为它在 pu 前的 \(\mathrm{dist}\)。从被删除节点的父亲开始递归,有两种情况:
- \(x\) 是 \(y\) 的右儿子,此时 \(y\) 的初始 \(\mathrm{dist}\) 为 \(x\) 的初始 \(\mathrm{dist}\) 加一。
- \(x\) 是 \(y\) 的左儿子,由于节点的 \(\mathrm{dist}\) 最多减一,因此只有 \(y\) 的左右儿子初始 \(\mathrm{dist}\) 相等时(此时左儿子 \(\mathrm{dist}\) 减一会导致左右儿子互换)才会继续递归下去,因此 \(y\) 的初始 \(\mathrm{dist}\) 仍然是 \(x\) 的初始 \(\mathrm{dist}\) 加一。
所以,我们得到,每递归一层 \(x\) 的初始 \(\mathrm{dist}\) 就会加一,因此最多递归 \(O(\log n)\) 层。
模板题目的代码如下:
P3377 【模板】左偏树/可并堆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| |
整个堆加上/减去一个值、乘上一个正数
其实可以打标记且不改变相对大小的操作都可以。
类似线段树的做法,在根打上标记,删除根/合并堆(访问儿子)时下传标记即可:
实现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| |
具体的看题目去。